我的觀點是以德為先,我承認學習固然重要,但前提是必須有德,正所謂無德無才是蠢才,無德有才是害才。近年來,大學生犯罪現(xiàn)象呈上升趨勢,那么我想問,學習再優(yōu)秀,卻因沒有德而被法律制裁那又有什么用呢?有人說,有德無才之人會被社會所埋沒,我認為并不是這樣,我們大家所熟知的郭明義,他并沒有多么豐富的學識,但正是因為他擁有高尚的品德所以評為中國道德模范,當今時代的活雷鋒。有德之人會成大事,宋朝的范仲淹在當時有很高的道德威望,他在鎮(zhèn)守邊疆時,也正是因為這種威望敵人才不敢進軍,又稱他心中有百萬之兵。三國時期的劉備提出以德服人,被世界所尊敬的孔圣人提出以德治民,以其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即是“仁”;
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中提出要立德樹人,所謂立德,就是堅持德育為先。有人會說,只有先學習,才會理解德,我認為我們不要把德太放大化,行善便是德。我們從小背的《三字經》中的第一句便是:人之初,性本善。就是說人在剛出生時本性就是善良的。所以說,有一些德是人生而俱來的。尊師重道是一種德,如果你不俱備他,難道老師會愿意傳授給你知識嗎?那你還能學習嗎?德是人的一種主觀意識,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,他可以通過指導實踐來改造客觀世界。周恩來總理曾說:“為中華崛起而讀書。”也正是因為他有一顆愛國的心,才激勵了他勤奮學習。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為了中國的發(fā)展,放棄了美國優(yōu)越的物質條件,義無反顧地回到中國,為中國的導彈事業(yè)做出了貢獻。我們可以設想,如果錢學森沒有德,那么他也就不會回到中國,也就不會有“兩彈一星”的成功。
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,應該發(fā)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,推動精神文明協(xié)調發(fā)展。一個沒有精神文明的國家難以自強,如果精神文明建設搞好了,那么人心凝聚,精神振奮,各項事業(yè)都會全面興盛;如果精神文明建設搞不好,那么人心渙散,精神頹廢,各項事業(yè)都難以搞好。難道這還沒有體現(xiàn)德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嗎?德就好像是社會的基本骨架,如果沒有德,社會將會變成一盤散沙。難道不應該是以德為先嗎?